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成为高频词。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本文梳理两会及近期政策要点,解析对外投资与境外投资领域的新动向。
图片来源:摄图网
政策升级
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国家发改委明确,2025 年版目录将重点增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条目,并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目前目录修订已完成意见征集,新增条目超 200 条,计划尽快出台。这一举措旨在优化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服务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
电信、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成为开放重点。试点地区将推进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领域政策落地,并研究制定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实施方案。同时,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实现内外资规则统一。
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为鼓励外资 “深耕中国”,政策提出简化再投资程序、优化金融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要素保障。例如,安徽已试点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办理时间从 3 天缩短至 2 小时,未来这一便利化措施有望推广。
首提新型离岸贸易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 “发展新型离岸贸易” 写入政策部署,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这一外贸新模式。新型离岸贸易是指交易所涉货物不进出我国一线关境或不纳入海关统计的贸易,包括离岸转手买卖、全球采购、委托境外加工等形式。我国发展离岸贸易经历三阶段:
局部试点(2013 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支持离岸业务;
稳步推进(2021 年):国务院鼓励银行优化真实性审核,提升结算便利化;
加快推进(2023 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强化政策协同。目前,上海、青岛、苏州、海南等地已形成差异化试点模式,并搭建 “离岸通”“离岸达” 等真实性审核平台。2023 年,苏州、杭州的创新实践被列为国务院最佳案例。
开放新局
自贸试验区与海南自贸港“双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扩大改革授权,并加快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2025 年海南将封关运作,“零关税” 政策进一步升级,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迈向新高度。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中国正积极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在数字贸易、绿色标准、知识产权等领域对标国际规则。苏州等地已试点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管理,为制度型开放探索路径。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欧班列稳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拓展。同时,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强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服务,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
企业信心
跨国公司加大在华布局
空客扩建天津 A320 总装线,松下投资上海半导体材料工厂,泰国天丝计划未来五年在华投资超 43 亿元…… 众多外资企业将中国视为 “增长引擎”。国际投行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科技创新领域或吸引超 2000 亿美元外资流入。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等方面一视同仁。上海、江苏等地通过简化跨境数据流动审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增强外资获得感。安永中国主席陈凯表示,中国产业链优势与创新活力为外企提供了广阔空间。
未来展望
开放确定性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2025 年,中国将从三方面深化开放:
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规则,推动 7 大领域制度创新;
贸易创新: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新型离岸贸易等增长点;
区域协同:推动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升级,深化多双边合作。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宋青所言,中国开放已从 “要素流动” 转向 “规则驱动”,未来将通过制度型开放与产业链升级形成正向循环,为全球投资者创造更多机遇。
两会释放的政策信号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无论是外资准入的 “减法”、营商环境的 “加法”,还是制度型开放的 “乘法”,都在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息:中国始终是全球对外投资的热土。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以开放的确定性,为全球经济注入信心与活力。
卓信企业提供国内外公司注册、银行开户、年审报税、代理记账、商标注册、ODI境外投资备案等代理代办服务,如果您有这方面业务办理需求,欢迎随时咨询我司在线客服!